中醫指冬季流感逾半屬「冬溫」 籲勿亂進補少打邊爐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1/23 19:08

最後更新: 2019/01/23 20:13

分享:

分享:

18區中醫教研中心數據顯示,患上外感的求診人次由去年底374人增加至最新1月的449人。

流感高峰持續,公院急症室人滿為患,18區中醫教研中心因外感(西醫稱流感)求診情況亦有輕微上升。有中醫指今年冬季和暖,外感特性是「冬溫」,即病人較多出現喉嚨痛和咳嗽等徵狀,像有病人一星期吃兩次麻辣邊爐、或以北芪黨參進補,均容易誘發冬溫外感。

基督教靈實協會、中大中醫教研中心(將軍澳) 中醫服務主任李凱平博士表示,臨床所見約一半因外感求診的患者屬於「冬溫」,病徵為喉嚨痛、咳嗽、不畏寒、口乾有膿痰等,是今年冬季流感的特性,與去年同期病人發病類型多為「外寒內熱」不同。

李凱平博士(左)指出今年流行冬溫外感,籲港人勿過分進補,加劇積熱情況。﹙梁偉榮攝﹚

他指今年冬天天氣較和暖,惟港人大多愛進補,加上晚睡、工作壓力和飲食不當,容易誘發冬溫外感,他指:

像食醉雞煲、打邊爐、BBQ,或用黨參北芪進補,都容易令人身體積熱,更容易患上外感。

他舉例指,有年輕文職女士本身身體屬血虛偏熱,加上工作經常晚睡,一星期進食兩次麻辣湯底邊爐後,患上外感求醫,需透過金銀花、薄荷子等辛涼解表類中藥作治療。他指不論初起或中後期的外感,只要因應體質用藥,均可在約2至7天康復。

他又特別指出,今年不會推介湯水或中藥預防外感,因臨床上不少病人正正是亂服補藥而誘發病情,他說:

像女士沖薑水、杞子水;或港人煲湯時總愛加兩條黨參和北芪,容易導致陰虛或陽氣過盛,誘發外感。

對於今年幼兒感染流感問題嚴重,他指幼童皮膚較薄,臟腑柔嫩,加上發育期間陽氣偏旺,同樣容易患上冬溫流感,建議家長應讓小朋友9、10時前睡,不要進食「熱氣」、經油炸的零食,亦不要胡亂進補。

中醫部主管黃巧雲女士指出,由12月尾到1月初,外感熱類病人求診人數有輕微上升,「平均每日都多4、5個」,當中又以成年人較多。根據中醫教研中心數據,去年12月24至30日有374宗因外感症狀求醫的病人,最新1月14日至20日一周,因外感求醫人數增至449人。

中醫預防流感貼士:

  • 減少進食辛辣、煎炸及燥熱食品
  • 早臥晚起、適當運動
  • 減少工作勞碌及煩惱
  • 勿將室內冷氣溫度調太低,保持空氣流通
  • 勿亂服用中藥或中成藥
  • 發病初期盡快向中醫求診

    資料來源:中醫教研中心